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东景街49号1幢-3 18807118004 tartundefined

案例中心

“红钳破水”,邱县闲置坑塘“长”出小龙虾

2025-09-20

“起笼咯!”6月17日清晨6时,在邱县新马头镇礼村湖小龙虾基地,一声吆喝唤醒晨曦。

虾笼出水,水花四溅。一只只青壳白腹、红钳挥舞的小龙虾在网中弹跳,活力十足。湖北荆州虾农雷晓随手捏起一只,虾身硬挺,剥开外壳,肉质雪白饱满,透着鲜亮。“瞧瞧这虾,干净,肉厚,比我们那里养出来的还要好!”有着30年养殖经验的他,声音里透着自豪。

“红钳破水”,邱县闲置坑塘“长”出小龙虾

南方宜养虾蟹,这似乎是地理常识中的定论。然而在河北邱县,为何能让小龙虾“红钳破水”?

邱县地处冀南平原低洼地带,历史上自然形成了众多承担灌溉排涝功能的坑塘。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,这些坑塘逐渐闲置荒废。曾经的“礼村湖”也并非天然湖泊,只是514国道旁一处闲置的土坑。

2023年,邱县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,全面摸排村庄坑塘沟渠,建立动态监管清单。通过实施河道调蓄、水利设施修缮等工程,打通坑塘与主干渠水系。“礼村湖就是以老沙河支流波流固渠为纽带,与老沙河顺利‘牵手’,引来了活水,从此土坑变成池塘。”邱县新马头镇礼村村支部书记王军海说。

治理后的礼村湖清澈见底,翠绿水草随波轻摇,阳光洒落处波光粼粼。但是新的课题也随之浮现,“如何让这些沉睡的坑塘变成‘聚宝盆’?”成了讨论的热点。

2024年年初,邱县新马头镇党委通过专题研讨厘清发展路径:立足水质优势对标湖北荆州小龙虾产业,提出“坑塘连片整治+循环农业”策略。同年,礼村与湖北荆州艳同学水产养殖公司达成合作,3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在礼村湖“破茧而出”。

pc28预测

“该公司是一家集小龙虾养殖、育苗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水产企业,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。”王军海介绍,在该公司帮扶下,基地充分发挥本地水质优势,引进湖北荆州的优质种苗,并全面应用现代化智能养殖技术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基地智能监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养殖环境,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随时掌握水质变化,自动化投喂设备定时定量投喂。

“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,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,还使我们产出的龙虾个头大、肉质紧实,销往周边多个城市,备受市场青睐。”基地负责人周恺说,基地采用“4月投苗6月收获、7月投苗9月再收”的双季养殖模式。目前,日均出货量达1200斤,总收益已超百万元,销往天津、北京簋街等地。

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、必由之路。王军海算了一笔账:平均一亩水塘年产小龙虾600斤,毛利润超过1万元,亩均产值比过去利用这些土地种粮食翻了近10倍。

不仅如此,龙虾养殖尾水经沉淀池过滤后,富含氮、磷等微量元素,成为农田的天然有机肥。结合这一优势,一条“养殖—灌溉—肥田”的生态循环链在这里实现完美闭合。

“这水肥着呢,浇地树壮,挂果能力强,果子更甜。”果农石志文用龙虾养殖尾水浇灌桃园,桃树长势好,桃子品质提升,客户订单增加。周边农田接入循环灌溉系统后,小麦茎秆粗壮,蔬菜产量提高,村民还尝试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
从“废坑换活水”到“活水养龙虾”,礼村并未止步于此。下一步,该村将持续拓展小龙虾产业发展边界,计划打造沉浸式龙虾主题乐园,增设龙虾IP主题餐厅,增强游客互动体验。此外,联动周边乡村资源,推出“龙虾产业研学游”“田园采摘+龙虾美食”等复合型旅游路线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。

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鸿粼 文/影